Thursday, January 28, 2010

俞穴学手记

·人体为气、血、筋、脉、骨、髓、腑、脏所组成,每个组织部分均相依赖,具有不可分割阴阳关系。气和血、筋和脉、骨和髓、腑和脏都互相为用;气为血之帅 ,气行则血行,气止则血止;筋为脉使之,筋动则脉急,筋慢则脉缓。骨为髓质舍,骨硬髓则实,骨干则髓虚;腑为脏之表,腑状则脏盛,腑弱则则脏衰。互属表里阴阳,经脉连贯起互之间,气血运行相互之中自然成为一个整体。

·五脏六腑配合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相互生剋,相互约制相互维持平衡作用,而且能够影响气、血、筋、脉、骨、髓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生理功能。

·五行以生克制化,乘胜负。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生~资生,促进,助长。 克~制约,先服,仰止。

·“风,寒、湿、燥、火”为天之阴阳(外因),“木,火、土、金、水”为地之阴阳

·“风从项后入,寒从脚底生。”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说明风寒都是从膀胱经出来
·膀胱比喻成人体的藩篱,是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。膀胱是人体在后背是一个大栅栏,又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系统。
·刺激膀胱经,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把体内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来。
·在后背膀胱经按摩,刮痧,捏脊,艾条,其中主要目的是清除后背的寒风。

·肾司二便,大便(干便),小便(太多),二便都出错,当责于肾。
~便秘 ·······其中由于气虚加上小肠缺乏津液的结果。
~五更泻泄·······脾虚接着并发成肾虚。

·生活不良习惯,饮食方面,生活压力往往造成脾胃虚弱

·子宫下垂,脱肛,胃下垂,睾丸肿,疝气,小肠气是脾气虚的现象。
~嗳气俗称打嗝··········“气不顺”是胃中气体上冲咽喉所致。(憋在身内的气)想通过打嗝将体内的气体排出来。(出现在中内女性,及一些个性较内向男性)
~中老年人,脾胃功能衰弱,气虚,正气不充足,情绪不好,就会有气机横逆现象发生。
消化系统的问题,是肝胃不和的表现。

~百病从痰起,无痰不作眩。
·丰隆~降血脂,血压,化痰,便秘。





·《灵枢经》营卫生会篇说:“人受气於谷,谷入於胃,以传於肺,五脏六腑,皆以受气。其清者为营,浊者为卫,营在脉中,卫在脉外。”·········(营在脉中,即动脉血管均在人体血脉的里层;卫在脉外,即回血管(静脉)均在人体血脉之外层。)说明了营、卫和循环系统的关系。

~活动时,卫气布于体表,睡眠之中卫气回归体内,人体撤回了体表,主要是守卫。(营气在脉中···~卫气在脉外 )

~开窗睡觉,主动暴露自己···········在冬天的寒气,春天是风气,夏天的火气,长夏的湿气,秋天的燥气。
·外感有病太阳经(膀胱经)与太阴(肺经)

~夏季是“长”的力量,夏季太热,耗伤心气。积蓄“长”的能量,才可以保护心气。
·《难经》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”········ 说明心气受损,邪热内陷,出现中署,休克气短,乏力,能引起各种皮肤病,怪病,疑难杂症,其中皮肤病最多
·
·颈项或身上生疣可长期揉按支正(小肠经的络穴~心经)有效, 此穴有消热养阳舒筋活血的作用。
·

·心经功效1)治疗心脏的原发疾病,2)是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。
·青灵穴(青为疼痛灵为验)穴治这类型的痛证效果最好。此穴能治疗头痛,肋痛,此痛证通常都是着急,上火,气郁引起的。
·通里是心经的络穴~络小肠,功能治疗心脏和小肠两处的毛病,及能治倦言嗜卧。
·少海穴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。
·少海穴有水火相济的作用(因为心是火而少海穴是合穴,肾属水)
·心肾不交······· 夜里比较燥热,出汗,睡不着觉,心痛,心脏疼痛,手颤手痉,两肋痛,牙龈肿痛,心烦上火,耳朵老响:按柔少海穴·~降火补肾
·针灸或艾条手少阴心经原穴~神门可使离经的心气返回心经,解通。
·穴位分左右,疗效不同~左升右降,(左神门)此外需要引气上提,而生姜,红枣引气上行。

~夜间进行器官修复,不睡觉等于失去了宝贵的修复机会。
~白天睡觉与夜晚睡觉效果不同。白天睡只能补气,并不能滋阴生血,只有晚上睡觉,才能养阴生血。

·五心烦(心,二手心,二脚心)阴虚内热~舌尖瘦,舌红少苔。忌凉茶而需滋阴。
阴虚~夜间发热,气虚~白天发热。

·气血不畅则痹,痲,肿痛。气不通则痛。
·气伤“痛”,血伤“神”。
·(阳)推血(阴)
·气虚是肺及脾气(长期受脾胃影响)·······补气(阳)关联肾与心

·滋阴(补血)指的是,与滋阴有关联:肺,胃,肝,肾。
~古人讲究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,主要人体的生物钟是随着自然界的节奏运转

········以阳气为动力,以阴津为材料。
·里证汗出~里热(里实热,阴虚内热):阳气亏虚,卫表不固。
·里证无汗~久病阳虚或津血亏耗。
·蒸笼现象(小孩)····》纯阳之体(阳气旺)。而成年人自汗是气虚的现象。

·阳气不足,阴血亏虚说明经络失养,形成不荣见痛虚证。
·重痛 :疼痛伴有沉重感~湿邪
·酸痛:湿邪阻滞肌肉,关节,肾虚骨髓失养。
·胀痛:疼痛作胀~气滞(胸,腹)
·刺痛:痛如攢刺~血淤。
·冷痛:疼痛伴有寒冷感~寒邪,阳虚。
·灼痛:疼痛伴有灼热感~热邪,阴虚。

《针“风”:上取凤池,下太冲。
《针“热”:大椎,曲池,合谷穴。

·针灸“得气”~酸,胀,麻,是一种反应。“行气”~热缓缓,引导。

·按摩三阴交和涌泉穴可改善阴虚肺燥的症状。
·滋阴润肺的食物~糖水:银耳,莲子,白合羹是滋阴佳品。
·孕妇忌针以免动胎气。

No comments: